|
浅谈边远地区苗族传统特色村寨的 保护与发展2018-11-06 22:18作者:曾祥培
——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为例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湘西南边陲,怀化市南部,西与贵州省黔东南州交界,总面积2210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其中苗族人口11.4万。辖区内的苗族传统村寨主要分布在湘黔交界的新厂、平茶、藕团、三锹、大堡子等少数民族聚居的锹里地区,是苗族同胞世代繁衍和赖以生存的家园,更是先祖留下的宝贵财富,这里的苗族同胞至今仍比较完整地保留和延续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传承和发展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当前,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边远苗族特色村寨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自然和谐布局受到影响,特色建筑和民间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破坏,民族文化资源流失现象严重,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苗族特色村寨不久将会消失其独有的特色而被世人所淡忘和遗弃,保护和发展苗族传统村寨迫在眉睫,且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笔者生长在锹里,长期生活、工作在锹里,对苗族传统村寨的现状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更有着深深的忧虑。同时,对苗族传统村寨的保护和发展也曾有过肤浅的思考,我认为保护和发展苗族传统村寨,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增强民族自豪感,推动苗族传统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笔者之所以将增强民族自豪感,保护和发展苗族传统特色村寨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放在首位,是因为这是谈保护和发展苗族特色传统村落的前提,离开了这一点,苗族传统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就无从谈起,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任何意义。 保护和发展苗族传统特色村寨就是要保护先祖留下的宝贵财富,更是要保护好属于苗族自己的民族属性和民族特色。其实质是要让苗族传统民居和民俗文化、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让村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村寨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取得进展,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从这些基本点出发,才能让深居于边远山区的苗族同胞充满自信,也才能够让他们因为自己是苗族而感到自豪,从而要更加自觉、积极、主动地,责无旁贷地参与到苗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开发中。 绿色林海 二、要特别注重民族特色建筑和自然生态的保护 我国的先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立了许多苗族特色村寨,这些传统村寨规模不一、布局奇巧、建筑独特、民俗浓厚,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一是要保护村寨自然生态,改善生活环境。要大力保护好苗族村寨的青山绿水,特别是要保护好村寨周围人们谓之为“守寨树”的古树名木;要加大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积极推进改厨、改厕、改圈,突出抓好破烂闲置民房和猪牛圈等的整治工作,美化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是要保护好特色民居。要建立完善村规民约,自觉保持好苗族建筑的特色,不允许有与传统建筑相冲突的建筑物出现,充分体现苗族的建筑文化特点。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典型特色民居和建筑的要加强保护和维修,要力求保持原始风貌和建筑特色,千万不要去大拆大建。 三是要突出彰显村寨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千寨一律。苗族特色村寨的特色是村寨的生命和魅力所在,原有的道路、水利、房屋等基础设施充满了历史的、民族的、地域性的烙印和特色,在当今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保持本色,彰显特色。对于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老民居和传统建筑,应当以维修、部分改建为主,保护其原貌;对于损毁严重必须维修、改建的民居和公共设施,一定要遵循“建新如旧”的原则,进行维修、改建。在施工过程中,原民居、建筑可以保留的部分,要尽量予以保留;需要重建的部分,要力求体现民族传统风格,与旧民居、建筑原貌风格基本一致。在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发挥好具有代表性的花苗建筑群和传统村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特别注重民族语言的保护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属性的重要表现。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现代文化和信息化等多方面影响的原因,当前,苗寨中大量年轻力壮的年轻人或单独或携妻带子外出务工,近一点的在县城,远的到北上广、江浙闽,甚至是全国各地。加上大部分苗寨已经连最基础的小学低年级都已经没有,小孩上学基本在乡镇集镇和县城,没有了说民族语言的氛围,年轻的家长一般不愿教也不和小孩说苗话,苗寨里出现了年长的讲苗话、年轻的讲靖县话、小朋友讲普通话,逢年过节家庭聚会听不到苗话的尴尬场面。试问,连苗话都不会说,还是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苗族吗?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对苗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甚至比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重要、更迫切。要努力营造讲民族语言的氛围,家长要主动教小孩讲民族语言,把会讲苗话作为一种技能,甚至作为一种荣耀传给下一代。条件成熟的苗寨甚至可以通过比赛、奖励等多种形式来鼓励下一代学苗话、讲苗话,营造浓厚的民族语言氛围。 四、要特别注重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近年来,在靖州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大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一是要保护好苗族建筑文化。苗族特色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对特色传统民居的保护时,要禁止乱搭乱建,对不符合村寨风貌的建筑进行坚决整治,保障全寨建筑风貌和谐统一、传承完好。 二是要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特别是要加大对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靖州苗族歌鼟的传承和保护,要积极探索新颖的表现形式,要大力培养年轻的歌师,让更多的年轻人学歌鼟、唱歌鼟、传歌鼟。 三是要加大对传统民族节日和活动的保护和传承。做好“四月八姑娘节”“七月十四歌会”“七月十五芦笙节”“苗族大戊节”等民族节日和活动的传承和保护。要通过采取保护、展示乃至开发利用等方法,使苗族村寨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好保护和传承。 神农稻源 五、要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在苗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总体规划、政策法规、舆论宣传、基本保障、工作指导、统筹协调等方面的作用。要制定好规划,把苗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并制定出具体的规划和方案;要制定好政策法规,通过健全完善政策法规,推动依法依规开展保护与发展工作;要统筹协调,把苗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纳入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等工作之中。 要统筹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工作,形成建设合力。一方面部门联动,分工协作。住建、民族、旅游、文体、林业、民政、农业、交通、国土等政府部门要积极合作,切实履行好本部门的职责,提供必要的政策优惠和工作便利。另一方面要广泛筹措资金,整合建设资源。除调动村民积极性自筹建设资金外,政府要通过整合乡村振兴建设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扶贫资金等,为村寨保护和发展提供支持。特别是当前边远民族地区就是名副其实的贫困地区,我们要借助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全面奔小康和乡村振兴的契机,为边远苗族地区的发展抢抓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政府要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资金投入,激活民间资本,拓展村寨保护和发展的资金来源。 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涉及面广,应当成立由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加,村委会和村民参与的机构。通过这一机构研究重要事宜,协调相关工作,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村民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扎实推进苗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积极发挥村民在苗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村民是民族村寨的主人,村寨的保护和发展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关系到他们及其子孙后代的利益和幸福。同时,村民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程度,是苗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在推进苗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中,各村寨都要注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尊重村民的意愿,听取他们的建议,保障他们的权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要注意发挥当地干部、民族文化传承人和德高望重的长者在苗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当前广大苗族村民群众更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要有讲求团结的大局意识,要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要有舍弃眼前利益着眼长远发展的胸襟,要从真正意义上投入到苗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事业中。 三是要大力发展经济,推进村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发展经济是村寨保护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一定要抓住经济发展这一事关全局的中心工作,充分结合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借助乡村振兴的契机,选择好、建设和发展好符合当地实际、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使苗族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推动苗族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要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全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让边远的锹里苗族人民能同全县乃至全国各民族一起共奔小康生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简介:曾祥培,男,苗族,供职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水利局,县苗学会副会长。
|